1.帮我想一句形容人幽默的诗句!!急

2.诗歌:三种形态,三种起源,三种风格,你们都知道吗?

3.怎样写打油诗

4.校园搞笑打油诗词

5.求一些搞笑诗词

6.打油诗词鉴赏,网友:人间

7.关于qq群管理的诗句(因qq群里冷清,求一首打油诗来形容)

8.为什么用中华新韵写古诗容易被称为老干体和打油诗

打油诗词_打油诗句

《鹧鸪天·深夜战蚊记》

罗帐森严夜亦深,嗡嗡鸣叫凄厉蚊

几回梦断惊坐起,睡眼惺忪掌灯寻

人困困,脑昏昏,手忙慌乱血淋淋

愿得尔等轮回后,休要猖狂再欺人

《打油诗》

五更清梦正幽香,帐内蚊虫始张扬

愤怒困中惊坐起,拳头巴掌使命亡

帮我想一句形容人幽默的诗句!!急

及打油诗词的下一句:亦复寓目不忘。

及打油诗词的下一句:亦复寓目不忘。诗词名称:《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本名:郑燮。别称:郑板桥,世称板桥先生。字号: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兴化。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去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主要作品:《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念奴娇高座寺》《山中雪后》《念奴娇台城》《念奴娇孝陵》等。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及打油诗词”的详细介绍:

一、《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全文点此查看《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详细内容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能能,心下匆匆,

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

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

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

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

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

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

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

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

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

遂能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

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

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

篇篇都读,字字都记,

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家言,

各种恶曲,及打油诗词,

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

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二、郑燮其他诗词

《题竹石》、《赠袁枚》、《山中雪后》、《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咏雪》。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详细信息

诗歌:三种形态,三种起源,三种风格,你们都知道吗?

哈哈 幽默的诗,那就是打油诗了,先来个张打油的代表作,《咏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世常见有人仿效他作这类诗。宋代有位姓陆的苏州人也作《咏雪》诗云:“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这首诗与张打油的《咏雪》诗可谓同工异曲。

清代某医士也曾作《咏雪》诗云:“昨夜北风寒,天公大吐痰。东方红日出,便是化痰丸。”诗人想象固然奇特,但用痰比喻雪片,不能给人以美感。因此这首诗要远逊于张打油的《咏雪》诗。还有北宋元符年间皇族宗室有位被称为滔大使的作诗云:“谁把鹅毛满处扌寻?玉皇大帝贩私盐。”明代山东赵秉忠诗云:“剪碎鹅毛空中舞,山南山北不见土。”等,都比喻形象,写得风趣幽默。

明代进士吴兰擅长诗词,且性情幽默诙谐。爱作打油体诗,极其风趣。一天,一位富翁拿着一幅观世音像来请他题诗。吴兰见画上画着观世音菩萨,旁边有仙鹤和净瓶,瓶中插着柳枝,就挥笔题云:“一个好奶奶,世间真罕有。左边一只鸡,右边一瓶酒。只怕苍蝇来,插上一枝柳。”他用如此浅近的游戏口吻来写观音,对虔诚的信佛者来说是极不严肃的。那位富翁非常生气,又不好当面发作,无趣地离去。还有一次,某人拿了一幅寿星图请吴兰题诗。图上画着高额头的寿星老人,还有苍松、明月、白鹿、仙鹤、灵龟等吉祥的动物。吴兰看罢,题七言绝句一首:“一枝松遮半边月,一只黄狗带着雪。若无老翁持杖赶,老鹰飞来抓去鳖。”这样,一幅庄严的寿星图就变得十分滑稽可笑了。

北宋的佛印和尚博学多才,且性情幽默风趣。一天,佛印和尚和苏东坡、黄庭坚在一起饮酒。苏东坡兴个酒令,说每人当场作一首“忙”诗,作得不好者饮酒。于是他先开始:“家有三箔蚕,没有一叶桑,眼见春将半,看你忙不忙。”黄庭坚接着说:“家有三亩田,没有一棵秧,眼见夏将半,看你忙不忙。”苏东坡心想,我们把农桑都说过了,看你佛印还有什么忙的。这时,佛印不慌不忙地说:“和尚偷婆娘,脱衣刚上床,丈夫外边叫,看你忙不忙。”苏、黄二人听后大笑不止,一致认为佛印说的事最忙,两人各认罚一杯酒。

常见的幽默诗还有很多,唐代某无名士写打油诗云:“山上栽个拔地橛,攮进青天大半截。不是女娲将天补,窟窿掉下老天爷。”又有一首《咏日》诗云:“一轮红日涌崔巍,就像圆圆大锅盔。东方一天出一个,西方落了一大堆。”还有一首《咏雷电》诗云:“雷声阵阵响连天,想是天公要吸烟。怎知老天把烟吸,一闪一闪打火镰。”诗中提到的“锅盔”是一种大饼,又圆又厚,陕西人叫它“锅盔”。“火镰”是古代用来取火的一种工具,靠金属与火石的快速摩擦打出火星,引着棉纸,再用嘴吹棉纸生出火苗用于点烟做饭等。

我不是随便的人,但随便起来就不是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无所为而无所谓,无所谓而无所不为

骚归骚,骚有骚的贞操;贱归贱,贱有贱的尊严

站得更高,尿得更远。

琴棋书画不会,洗衣做饭嫌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同圈猪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高山流水响叮当

哪有男儿不思乡

有朝一日回家乡

全家老少喜洋洋

日照香炉升紫烟

某某来到烤鸭店(院)

口水直流三千尺

想吃烤鸭没有钱(想泡美女没有钱)

怎样写打油诗

中国古代流行诗词唱和、书画品题等活动,所以,在古代,诗词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交际的一种工具,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而现在,一点古典的缩影总能唤醒人们的记忆。诗词这一艺术形态一直沿用至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几种我们常见的诗歌形式,即“打油诗”“格律诗”以及“词”三种形态、三种风格诗歌的产生与发展。

打油诗

在现代生活中,创作最广泛的应该就是打油诗了,打油诗因为它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特点被大多数人所喜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打油诗的来源。在唐朝时,有一名书生叫做张打油,他很喜欢诗词歌赋,常常写一些作品,但是他的诗总是不能算得上佳篇,由于他的诗简单易懂而被很多大众所喜爱。张打油一次在外游玩时,路过一家人口门前,刚好天上就下雪了,雪景引发了张打油的灵感,于是张打油拿出笔在那户人家里即兴写下了一首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写完后,张打油扬长而去,谁知他随意写诗的这户人家恰好是一户官员人家,官员对张打油作诗的行为非常生气,他立刻派人把张打油抓了起来,然而张打油还是很狂傲自大地说自己并没有胡写乱画。这位官员当时被叛军包围,官员看到张打油如此自信,便让他作一首请求朝廷解救的诗,张打油马上就做出了:

天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官员觉得这首诗作的还可以,就把张打油放了,张打油也因为这首诗名声大噪,他也自称自己的诗为“打油诗”从此以后,打油诗就代表这种随手而做浅显易懂,通俗风趣的诗。

格律诗

格律诗也被叫作近体诗,是绝句和律诗的统称,他的大致模型形成在唐朝,格律诗形成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又被称作“古风诗”,我们所熟知的《诗经》、《乐府诗》、《楚辞》等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和格律诗相比没有太多在平仄、音律、篇幅方面的限制,创作相对简单。在永明年间,文人们写诗都很追求声律,人们发现诗歌音乐中平仄字交错再加上韵部更有美感,这就出现了格律的雏形,后来诗歌开始盛行对仗,当时出现了“永明体”这时的代表人物有“谢眺”“沈约”等。格律诗正式形成于唐朝,所以唐朝以后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数诗都是在格律的限制下创作出的。

词是仅次于格律诗的一种新的文体,由于当时中国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使得文化振兴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市民规模不断扩大,为了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增加宫廷的艺术形式,“词”这一文学体裁得以出现,在宋朝,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在词形成的初期,词都用于民间农民、宫廷乐师演唱的歌曲,当时还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后来,词逐渐在中国文学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并被广大文人所喜爱。但是当时的词多写的是一些男欢女爱,闺怨的题材,北宋的苏轼开始打破了这一现象,他大胆的开始填一抒发豪情壮志个人理想的词,并得到了好的评价,使得词的应用被发扬光大。每一首词都有对应的词牌名以及相应的词谱,所以当时也出现了大量的词牌名,词牌名的出现主要有如下渠道:

名人首用古代的一些诗人、音乐家、词人由于他们的影响力足够大,所以他们的很多创作都被后人当做了词牌名,如李白的《秋风清》,苏东坡的《贺新郎》等。

民间歌谣当时很多词都是民间歌谣的歌词,所以当定型为词后也就有了词牌名,这样的词牌名有《捣练子》等。

宫廷教坊这里可以说是最多产词牌的一个地方了,宫廷教坊的职责就是产出大量歌词,像一些常用的词牌,如:《南乡子》、《清平乐》、《西江月》……都出自宫廷教坊。

无论是随性的打油诗,还是比较高端的诗词歌赋,它们都代表着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瑰宝,所以,现代人有必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并将这一文化传承下去。

校园搞笑打油诗词

怎样写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想要写出打油诗,只需要记住这三步:

确立主题

一个优秀的打油诗,必须具有一个思想主题,无论是对一件事、一个人、还是一个景,主题尽量要真实。

句尾押韵

打油诗可以不讲平仄,也不必字字押韵,但所有句子的尾字需要押韵,这样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才能被人记住。

语言通俗

打油诗要接地气,因此打油诗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

打油诗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比如《丢手绢》传唱度高的原因就是好记又好唱。

经典打油诗

打油诗和它的来历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经典古代打油诗大全_古代经典有趣的打油诗集锦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因有作者作诗自嘲或自谦,所以称为“打油诗”。古代经典的打油诗不少,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诗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经典古代打油诗,希望对你有用!

经典古代打油诗

打油诗:《雪诗》

唐·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便是打油诗的起源。通篇写雪,但不见一个“雪”字,然而雪的形神跃然,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后世就把很口语话的诗歌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题黄鹤楼》

唐·李白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的名作《登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于是脱口而出这首打油诗,随后搁笔不写了。此一段佳话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打油诗:《戏杜甫诗》

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李白和杜甫,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最出色的两位诗人,他俩的诗或豪情万丈,或意蕴深邃,但这首“戏杜甫”却多了些许别样的轻松与幽默。

打油诗:《竹笋焖肉诗》

宋·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东坡好吃肉,杭州名菜“东坡肉”正式苏东坡所创制。

打油诗:《猜谜诗》

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打油诗:《清廉为官诗》

明·徐九经

头戴乌纱帽,当官不省劲。

平事我不管,专管不平事。

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为后人广为传颂。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打油诗:《讽“到此一游”诗》

清·孙维奇

粉白墙上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打油诗:《早餐诗》

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了这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

打油诗:《春雨》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出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死了。解缙紧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是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打油诗历史由来

由来之一: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由来之二: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文学价值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猜你喜欢:

1.不同年代的顺口溜大全

2.最全的经典打油诗汇总

3.2017年社会现象经典顺口溜集锦

4.最经典的顺口溜

5.最全的经典打油诗汇总

下一页更多精彩“打油诗的

怎么写打油诗

看到这个题目颇有感触,答主也是个爱舞文弄墨之人,平时有事没事胡诌几句,发发朋友圈乐呵一番,被老婆笑称“歪诗”。其实很多就是打油诗。

如12年北京大雨,一片泽国,淹死数人。打油云:

帝都一夜雨,浩荡出平湖。

天堂可安好,从此屁捐无。

考驾照

海上生明月,练车正当时。

不堪蚊子咬,作首打油诗。

还有被本人当做了知乎签名的自嘲,题名:读《散宜生诗》,再油

吟成四六漫成痴,犹忆三五少年时。

凡事浅尝终辄止,向来不意且裁诗。

羞云而立何曾立,子语知之更乐之。

一箪一瓢居陋巷,贤哉回也是吾师。

有人评价说这油打得不低了。答主有点惶恐,自嘲罢了。

新近的行香子·读老同学朋友圈鸡汤,叹完美人生,大概如此:

路行万里、诗作千行。阅人百、胜负几桩。知己三五、儿女成双。有书一卷、妻一个、酒一缸。

脂须减半,性避乖张。谢今生,福我高堂。坐观云起,竹涧焚香。恰墨正酣、琴鸣久、曲流觞。

不管是否打油,是否水平高低,外人喷也好,赞也罢,反正都是自己乐呵作品,贵在真实。

观题主所贴作品,如果只是从打油诗的角度去看,确实写得不错了,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打油诗的高级水平大概也就如此。比如你的“办个手续满厂跑,张口只想把人咬。刚在西头签了字,盖章要往东边找。”把的艰辛写得活灵活现。

不信,我们可以和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切磋一下:

江天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作者叫张打油,因此有了打油诗得名的由来。该诗写的是雪,读完后,凡有过大雪纷飞经历的人,想必会会心一笑,无不称赞其形象。

我们稍稍分析下打油诗,不难发现,创作打油诗,不要讲太多的格律,也不要什么很美的意境,更不要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只要稍稍押韵即可。但也不是什么不管,至少要博君一乐,形象、诙谐是它的本职特征,否则,不能叫打油诗,只能叫钱钟书所说的“押韵的文件”,或者说披着诗词外衣的标语。正因有这样的特质,打油诗堪称_丝的吐槽神器。

所以,题主你说如何写好打油诗?回答是:写打油诗,还要费力地学吗?根本就不要啊,它本身就是_丝特质,在诗词里不登大雅之堂,适合自嘲、自黑、各种吐槽,只要稍稍押韵,掌握点平仄保证读起来朗朗上口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能做到像鲁迅的杂文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岂不是顶级的顶级水平了么?难道你还想凭借几首打油诗“立言”乃至为万事开太平?

但我看题主是有点文艺小情怀的人,在最后说“再读总觉得不如意,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如意。”因此发问如何写好打油诗。

还是举个例子吧,把前面那首鼻祖打油诗跟柳宗元的《江雪》比一比看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样是写雪,都是二十字,为什么后者能成千古绝唱,入选各种唐诗选本、小学生语文课本呢?

一是意境。江、天、雪、人浑融的意境,给人深深的美感。《江天笼统》诗只有形象,没有意境。

二是人格精神。一切文学皆是人学,渔翁独钓江雪的精神,这是怎样一种人生担当呢?难道不能联想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孤独但又伟岸的渔夫形象是不是浮现在我们眼前?《江天笼统》诗只看到雪,除了惊讶雪之大,看不到诗背后的人格精神。

所以,同样是写雪,同样是二十字,后者我们却能发掘出更多无穷无尽的东西。这就是唐代的理论家司空图说的“味外之旨”。也因此,作者总觉的自己的打油诗“不如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如果硬要问如何写好打油诗,请放过它吧,它承载不了那么多内涵。

那如果是如何写好古典诗词呢?题目太大,三言两句讲不清,我也不敢说怎么写。如果请教牛人,想必回答不外乎是:多学、多读、多作,此外,更重要的是积累情感、积累体验。正如放翁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不过鉴于题主带就一身诙谐本色,还是斗胆指一条路子。学聂绀弩。

聂绀弩是写鲁迅那种嬉笑怒骂的杂文出身,后来半路出家搞起旧体诗词,依然不改本色:

反省时做

只道生虚五十载,谁知咎犯百千桩。

伸长八尺灵官殿,大喝一声白虎堂.

天若有头砍当怕,地虽无底揭也慌。

何人万缕青丝发,不为昭关一夜霜。

搓草绳

草创文章费琢磨,掌上膝上正反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百转千回缱绻多。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天涯此刻怜枯草,堪与罗裙一系么。

柬周婆

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女乘务员

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

诗词歌宛转,人民日报诵铿锵。

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

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在现代环境中,旧体诗词已缺乏唐宋时期被国人发扬光大的气候,但也很欣喜地看到,仍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人对古典诗词一往情深,网络上也有很多高手,题主去诗词论坛看看吧,想必有所收获。

求一些搞笑诗词

清晨起床遇雨露,

校道湿滑走不稳。

一脚踩空身体摇,

跌倒毫无英姿风。

午餐时分饭菜香,

同学们热闹无羁放。

我却手忙脚乱急,

吃饭差点噎个肺。

下课了,散步去,

阳光明媚好心情。

可突然天空乌云密,

跑回宿舍躲暴风。

晚自修,看书海,

啃书啃到眼发花。

困意袭来难抵挡,

打呼声响山谷间。

寝室里,伙伴多,

聊天话题总不少。

笑声此起彼落响,

气氛变得温馨好。

打油诗词鉴赏,网友:人间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关于qq群管理的诗句(因qq群里冷清,求一首打油诗来形容)

人间 网友:宝珠书道

我来人间一趟,本想万丈光芒。

谁知世人模样,只为碎银几两。

我来人间一趟,尝尽苦寒薄凉。

如今笑而不语,近看世间慌张。

看了网友写的这首诗,是不是颇有感触?这说的不正是像我们这样大多数的普通人吗?

无形中,我们努力了半生,可依旧活的不如意。但是也有积极向上的网友。

网友:自由风

既来人间一趟,任它万事沧桑,

奋力谱写篇章,不枉白活一场,

人生本就匆忙,何须满腹惆怅,

共君叙事一堂,心境突然敞亮。

如果人生不如意时,要学会过好每一天,人生得意须尽欢,不得意时更要尽欢!

还有一个女网友写的:

网友:春田花花

我来人间一趟,满地鸡毛是常样,

做饭带娃洗衣裳,不想再当女儿郎。

可见男人生活压力大,女人也是一样的不轻松,只是我们各有各的“使命”,即使再艰难也得继续生活。

生活就是这样,我们的日子还得过,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如意吧。

为什么用中华新韵写古诗容易被称为老干体和打油诗

1.因qq群里冷清,求一首打油诗来形容

啊Q

群友啊,你是不是累得慌,你要是累得慌,跟我群主讲,群主我给你捶腿忙

群友啊,你是不是饿得慌,你要是饿得慌,跟我群主讲,群主我给你月饼香

群友啊,你是不是很紧张,你要是很紧张,就把歌儿唱,千万别做杜十娘

群友啊,好歹留下话几章,你要是再不出来把话讲,别怪我踢你没得商量!啊!啊。

以上这首杜十娘,免费奉送。现在给你写打油诗。

建群好像开饭铺

几天没人爱光顾

为了无聊上百度

打油一首取经路

群里大神在干嘛

莫非窥屏学哑巴

谁是话唠谁吐槽

谁人又来此冒泡

莫非真要开薪水

发点月饼香香嘴

还是来捶腿

叫声大爷您好美

我请童鞋们注意

莫把肉麻当有趣

还要我唱独角戏

不如散伙分东西

群是我滴大家滴

积极发言是真谛

沉默换不来金币

看完小诗喊 我去

2.向qq群管理要红包的赞美短语

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而朋友却是真正的财富。

朋友需要你今天帮助,千万不要等到明天。——佚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纪伯伦

朋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查理士

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林肯

周围都有好朋友的人,比四面楚歌的人不知幸福多少。——卡内基夫人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曹雪芹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 —— 三毛君有奇才我不贫。 —— 郑板桥朋友之义,务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 —— 徐干全盛时期的朋友无价值。 —— 亨利亚当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付玄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 孟子

3.最大的 “中国风” QQ群是什么群啊

QQ界中最好,最大的中国风QQ群是 中国风,墨香@竹魂 群,QQ群号是96921843 。这个是QQ界当中规模最大的QQ群系列属于LV3群。其分群有 中国风,墨香@竹魂2 ,120134223 ;中国风,墨香@竹魂3 78915003 ;中国风,墨香@竹魂7 ,1504617 ;这三个为分高级群 。其余的群为中国风,墨香@竹魂 的普通群。总人数几多。总共11个群,一个主群能容纳500人,三个高级群能容纳600人,7个普通群能容纳700人。总共可以容纳1800人左右。本系列群还将考虑将超过200百群体进行升级,还有三到四个升级的机会。总可以达到2500人左右。

本群管理体制严格,诗词诗风清幽盘旋缠绕,文化素质优越。每周有定期的中国风文化行传播。

老干体与打油诗、规格诗是一脉相传,基本成分相同而主要特征有别,它们都是以疑似格律诗词面世。

规格诗就是从外表看,字数、结构很像格律诗词,而平仄不对、押韵错误,就是平仄、押韵对了,但内容空洞无物,有规格没格律。

打油诗可以是格律诗,也可以是规格诗,但它还是比较注重诗词的韵味,大多数符合格律,多有俚语、俗语、谑语,给人感觉有点油里油气不大正经的样子,其实包涵了不少讽刺、幽默的韵味。打油诗发源于以诗赋取士的中唐时代,有个叫张打油的人,也喜爱作诗,其代表作是这样写的:“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诗名《咏雪》而通篇无一雪字,看来他还是动过一番脑筋的。诗虽不怎么样,但能把大雪纷飞的情境如实地反映出来。人们把这种类型的诗通通归类为打油诗。

而老干体出自规格诗、打油诗,但更有自己的特色,就是貌似老干部做报告大道理一套套,而实际内容一点都没有的疑似格律诗词,即规格诗词,但它比打油诗少了些油味,比规格诗多了些豪言壮语甚至是口号。就像著名诗人郭沫若同志后期的诗词,如《宇宙充盈歌颂声》就是一首规格诗,典型的老干体。诗曰:

国庆年年益光辉,今年又有新景象。

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天安门广场。

广场浩荡人如海,丰碑巍峨天变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