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高年级组教研记录

2.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

3.小学思想品德优秀课件四篇

4.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我能行》教案

5.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我选我教学设计_我选我课文教案导入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小学高年级组教研记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拓展训练

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2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阅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

(1)认读词语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

(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阅读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

3、学生汇报交流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5.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

(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五、作业设计

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

学做医生帮助别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

王二小正在干什么?

(板书: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

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

结合学生看过的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⑴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⑵“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⑶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5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教学设想

本课识字量不大,可以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情本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自己要有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小组分自然段朗读。

4、全班齐读。

三、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想一想,“我选我”这句话是谁说的?我选我干什么?

2、再自由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有感情朗读。

4、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⑴自由发言。

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一步体会。

四、创造性的演读课文

1、师生表演。

2、小组内表演。

3、各组推选优秀“老师”、“王宁”上台表演。

五、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已经和生字成为好朋友的大声叫出朋友的名字。

2、找一找:

师出示生字卡片,生从文中找出它的朋友,并叫出他们的名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出示带有生字的短文,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二、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

2、发表见解:你认为王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找优点

1、小组内互相说说同学的优点。

2、集体交流。

3、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优点。

4、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

四、句子训练

1、课件出示:

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2、学生练习读。

3、仿照例子说句子:

课件出示:

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小明是我的同桌。

4、学生练习。

五、学写生字

1、小组讨论课后“我会写”中的生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些。

2、集体交流,互相提醒,教师范写点拨。

3、学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爱劳动

王宁有礼貌我选我

关心集体

教学后记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较感兴趣。识字放在熟读课文之后,学生掌握较好。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时,也是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从效果上看,二年级的孩子对课文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还应适当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自己以及别人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课后的读读说说,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有的同学有时会出错,应多加练习。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坚持面向所有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体验。

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大而言之,是素质教育使然,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使然;小而言之,是教师的道德使然,是家庭的期望使然。

过去有段时间在教学中,尤其是在教研活动或赛课中,为了课堂出彩,我常常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优秀的学生,如全班最善朗读的去朗读,最善表演的去表演,最善画画的去画画……实际上只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跑龙套”,支撑整堂课框架的只是为数很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课堂上没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久而久之,他们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总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刚进校时活蹦乱跳,畅所欲言的孩子在学校呆了两三年后居然连手都不敢举了。“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递减。”有此教训,我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分层教学,分类要求。设计教案时,注意要求和难易度的各不相同,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有选择地完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尤其慎重地评价差生,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动”的欲望和可能,使学生感到我也要参加,我也能完成,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也留住了学生的心,让他们各尽其材,各得其所。

小学思想品德优秀课件四篇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1

在按照开学时制定的教学以及新的教学大纲,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教学设计,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近日进行本学期的教学反思,归纳为两个重视和两个加强,现 总结 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 学习 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反思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时,为以后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所以,建议希望在教育事业上有所贡献的教师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2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觉得重点应该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发探究心理

一堂课上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在教学二年级阅读课《酸的和甜的》,我创设了实物情境。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都嚷着:“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酸的和甜的》”一问完,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感性认识。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酸的和甜的》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葡萄究竟是什么味道。

另外,我还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心理动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学还是那样刻板,按老办法、老观念去教。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教师应不断创设情境,开成连动的整体情境。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 语文学习 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

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如何使这一组织教学不流于形式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1)我会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我会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3)我会讲:把你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长此以往,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的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那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

另外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语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那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大大提高。我以《看雪》为例,由于这篇课文几个自然段结构相似,所以我让学生首先画出你心中的雪景来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段落学习学生在交流中情绪高涨,全班交流时个个跃跃欲试。 文章 内容就在学生朗读交流、展示中理解、感悟了。而教师只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参与其中起到引导的作用。

一个问题提下去,如果不给足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那将会给课堂带来冷场。作为教师不要让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还未充足地去讨论,更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与真情流露,教师就草草收场,势必起到反作用,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多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都要有详细地分析。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人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难忘的一天》时,学生问:“难忘的一天是指那一天?”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这一天为什么令“我”难忘?”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提示课题后,学生问:“课题中的”我“是谁?‘我’想去看什么?”等等。他们正用问“?”来擦出 创新思维 的火花。

再如我在教《我选我》这篇课文后,班上同学提出:“老师,课题中的“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呢?说得真好,我精心准备的教案用不上了,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呢?这样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3

一、教学方面的 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 热点 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4、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

(2):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

以上几点教学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4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年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 毕业 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 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 名言 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5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 数学学习方法 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三、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四、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正规模板5篇相关文章:

★ 教育教学反思万能模板12篇

★ 最新青年教师教学反思模板5篇

★ 教师教育个人教学反思范文(五篇)

★ 教师教育的教学反思范文

★ 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范文

★ 教师教学自我反思评价模板五篇

★ 教师教学反思万能模板十篇

★ 教师教学反思模板12篇

★ 常用的教师教学反思模板五篇

★ 教育教学反思模板12篇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我能行》教案

#课件# 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就由 为大家带来小学思想品德优秀课件,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诚信,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解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理解诚信的含义,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2、能力目标:理解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懂得并学会怎样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信、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做诚信的主人。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并做到在生活中要讲诚信。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诚信,将诚信内化为美德,外化为行动。

 2、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能够及时的、正确的进行把握。能够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做及时的更正、定位和适时的引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话题想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探讨之前,我们先来共同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

 2、出示课件《哪个更重要》。

 3、引出孔子的名言———人无信不立。

 4、点明本节课的讨论话题。板书课题《诚信是金》

 5、说一说:什么是诚信?

 二、故事与思考:

 1、请同学阅读书第12页《曾子杀猪》的故事。

 思考“曾子杀猪”的故事:

 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2、小结: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三、现实中的诚信

 1、说一说

 分享你知道的现实生活中的诚信故事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诚信故事。

 2、想一想

 你觉得诚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四、学习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出示生活中不诚信的案例

 ①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

 ②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因用陈馅做新月饼而破产。

 ③成绩优秀的留学生因有三次逃票记录而遭遇找工作屡次被拒聘。

 问:看了刚才这几个事例,你有什么感受或想说什么呢?

 五、回归学生生活

 1、“真心话大表白”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身上的诚信是否一直跟着我们?诚信有没有曾悄悄离开自己的时候?

 2、我们学生讲诚信应包括哪些方面?

 六、游戏活动

 找不诚信苹果

 七、深化导行

 1、学生谈收获、感受。

 2、请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八、课外作业

 

老师您好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老师爱学生,为教育学生成长而辛勤工作。

 2.知道学生应当爱老师,尊敬老师。

 情感:

 1.对老师的关心、爱护产生感激之情。

 2.产生敬爱老师的情感。

 行为:

 1.尊敬老师,听老师的话。

 2.对老师有礼貌,做到进校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下课起立向老师致意,放学向老师说再见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第二德目是“孝亲敬长”。这一德目中的教学内容有一项是“尊敬老师”,与此内容相对应的基本要求的认知部分有“知道老师爱学生,学生也应该爱老师,尊敬老师”。行为部分有:“对老师有礼貌,上下课起立,进校时见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离校时说再见。”

 一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他们对学校生活有陌生感,畏惧感,也有新鲜感,此时要及时对他们进行热爱学校生活的教育。首先要教育他们热爱老师,对老师有亲近感,有敬爱之情。因为学生在老师教育下一天天成长,及时地进行爱老师的教育。,师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接受老师教导,有利于他们成长。学生爱老师,也就更容易喜欢学校生活。

 教法建议:

 1.在本课教学中要抓住爱的情感线索,使这一线索贯穿全课。本课的课题就是富于情感的,尤其是看图讲讲这个环节,更要挖掘教师对学生的爱,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爱。行为指导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行动表达对老师的爱,要从始至终抓住情感的线索。

 2.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还不识字,主要通过看图体会,所以本课插图较多,要防止逐一看图,就图说图,要以图为依据,让学生体会图中的内涵,用图要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时要通过问题的设计把学生带入图中、融入图中。

 3.这一课设在学生入学第二周,学生还不大熟悉学校生活,不懂学校规矩,因此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正面引导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知道行为要求,明确行为方式,并鼓励学生课后坚持做下去。要多肯定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如一年级学生对老师真诚热情。对学生由于不懂得规矩,做得不够的地方,不要简单的批评指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老师爱学生,为学生成长辛勤工作着,激发学生热爱老师之情。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老师。

 教育过程:

 一、认一认。(启发学生认识老师。)

 1.师:公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大家争着看花,在花坛前照相,你们一定也很喜欢这些花。

 (1)想想: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花是谁培育出来的吗?

 (2)小结:

 培育花的叔叔、阿姨们天天要给这些花浇水、施肥、除虫,经过他们的培育,花儿才这样美丽。大家把这些辛勤培育花的人成为园丁。

 想想:同学们好比是祖国的花朵,培育你们的人就好比是辛勤的园丁,他们是谁呢?(对,是老师。)

 板书:老师是园丁,我是花

 过渡语:让我们来认一认这些亲爱的老师吧!

 2.出示投影片。("认一认"中的4幅图)

 (1)提问:

 你知道这些老师在上什么课吗?

 给我们班上这些课的是哪位老师呀?你还认识哪位老师?

 (2)小结:学校里有很多老师给同学们上课,教同学们知识,同学们可高兴了。

 过渡语: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辛勤地工作着。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样辛勤培育我们的呀?

 二、讲一讲。(引导学生了解老师。)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1)老师在上什么课?上课时同学们坐着,老师是什么姿势?

 (2)老师一天要站着上好几节课,工作辛苦不辛苦呀?

 (3)从开学到现在,你们还上过什么课?在这些课上你们学会了什么?

 2.出示写有汉语拼音,数学题,图形卡片,并引导学生说老师怎样教自己学汉语拼音、学数学。

 3.小结:

 老师教你们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教你们学习很多知识。虽然他们每天要站着上课,十分辛苦,但是看到你们进步了,学会了这么多知识,心里十分高兴,因为老师爱你们啊!

 过渡语:下课了,同学们该休息了,老师休息了吗?

 出示图二。

 1.小组交流:

 (1)操场上,同学们在做什么?此时,老师在做什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2)课间活动时,老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老师在照顾你时,你心里怎么想?

 (3)老师上完课已经很累了,还要照顾学生活动,这说明了什么?

 2.小结:老师对学生关心、照顾得很周到,说明他们爱学生不怕辛苦。

 过渡语:老师白天辛苦了一天,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晚上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图三。

 1.全班交流:

 (1)这是什么时候?你怎么知道的?

 (2)每天这时你们在做什么?此时,老师在做什么?

 (3)老师在灯下批改了一本又一本作业,都已经批改了这么一大摞了,老师辛苦不辛苦呀?

 (4)老师脸上是什么表情?老师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还笑呀?

 2.小结:老师爱学生,看到学生的进步,再辛苦也高兴。

 三、说一说。(激发学生热爱老师。)

 1.想一想:

 (1)不仅图上这几位老师爱学生,所有的老师都爱学生。开学以来,你们的老师是怎么爱你们的?

 (2)你们的老师真爱你们呀!在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小结:"我们爱老师"是同学们共同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向老师问一声好。

 引导学生齐说:"老师,您好!"

 板书:老师您好

 3.同桌说说:

 我们在什么时候问"老师您好"呢?

 4.小结:早上进校要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上课要起立向老老市问好;在校外遇到老师要停下游戏,向老师问好。我们要用问好表示出真心爱老师、尊敬老师。

 5.想一想: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吗?

 6.出示投影片。("说一说"中的图3)

 师:9月10日是教师节,同学们一大早就来到操场为老师庆祝节日。看!他们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这几位同学还给老师献上了鲜花。

 (1)全班交流:

 你猜他们会对老师说什么?如果是你,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老师辛勤地培育学生,学生给老师献花,这说明了什么呢?

 板书:老师爱我,我爱他

 (2)说说咱们学校是怎么庆祝教师节的。

 (3)放:九月十日教师节庆祝场面

 (4)小结:老师特别爱自己的学生,学生也非常爱他们的老师,在老师的节日表示真诚的祝贺,热情地问一声:"老师,您好!"

 过渡语:爱老师就要尊敬老师,做到对老师有礼貌。

 四、做一做。

 1.指导学生尊敬老师。

 分组交流:

 (1)下课了,老师和同学们要走出教室,同学们应该怎样做?

 (2)在校园里,你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应该怎样做?

 (3)办公室里,老师和你说话时你应该怎么做?

 (4)放学离校时,你应该和老师说什么?

 2.师生共同即兴表演。

 (1)下课了,老师和同学同出教室……

 (2)在校园里,看到老师拿着很多东西……

 (3)办公室里,老师和同学说话……

 (4)放学了,老师把同学送到校门口……

 3.现场访。

 请同学说说为什么这么做。(给表现好的同学一朵"爱老师"的小红花,希望大家都来像这些同学一样爱老师。)

 4.小结:爱老师就要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爱。

 五、全课总结激发情感

 师:老师爱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不怕苦、不怕累,辛勤地工作着,我们每个学生也爱老师,要对老师有礼貌,尊敬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对老师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为老师唱一首赞歌吧!

 1.师生同唱《老师老师您真好》。

 2.现在下课铃就要响了,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

 (1)学生起立、站直,大声说:"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2)学生请老师先走。

 探究活动

 1.访爸爸妈妈、大同学,说说他们对老师的认识。

 2.查找资料,办一期“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小报。

 3.到办公室,看看老师办公的情景。

 4.访问老师,请老师说说“老师的一天”是什么样的。

 5.分小组制定“如何庆祝教师节”(可以为老师制作贺卡;可以为老师点歌;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可以给老师发电子邮件等)

 6.举办一次班会,题目是“歌颂老师”(会上可以让同学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夸一夸)

 7.在教师节这一天,把教自己班的老师请到班同欢度教师节。

诚实守信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听故事《立木为信》。(见课前准备中阅读材料)

 你们佩服商鞅吗?你们觉得他变法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季布是一个特别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的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是他变法成功的关键)

 小结:象商鞅这样,说话、做事表里一致,不虚,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的表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诚实守信》,从而使我们懂得: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做到。

 二、学习新课引出观点

 1、请同学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五毛钱丢掉的信誉》(见扩展资料)

 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一个人不是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的。是立人之本。)

 对!如果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表里一致,诚实待人,说话办事讲信用,就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出示投影片:课文第三小节

 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

 请同学们用自己知道的例子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板书:为人之本

 小结:看来一个人,只有能做到,才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

 2、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百年老字号同仁堂的故事》

 提问:在许多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同仁堂药店销售却直线上升,久盛不衰,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信誉,产品的质量,是赢得顾客信任的基本保障。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你还能举出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老师讲:飞机送面团

 提问:用一架飞机送一些不值钱的面团值得吗?(学生讨论)

 小结:的确送货物的价值还不及飞机运输费的十分之一。弗尔塞克总裁说:"我们宁可赔偿高额的运输费,也不可中断小供销点的供货,飞机给我们送去的不仅是几百公斤的生面团,而是多米诺皮公司的信誉!信誉!

 该公司视信誉为生命,世界公认,有一年,多米诺皮公司的一家商店偶尔发生了一次中止供货,公司买回了1000多个只在悼念死者时才佩戴的黑袖章,命令全体员工都佩戴了好长一段时间,以此表示对这类不幸的哀悼。

 投影课文第四小节第一句话,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小结:在我们现代社会,对于小到一个人也好,大到一个企业也好,是立足根本。既是做人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板书:现代社会的需要

 2、小组活动,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只有,才能赢得市场;反之就会失去信誉,最终砸了自己的牌子"的事例。

 各小组汇报。(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追问:谁都知道应当,但是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使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认识。)

 3、其实在我国历,也有许多这样的故事。

 下边请听历史故事《诚实的晏殊》。

 小结:这个故事说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把作为一个人起码的道德品质。

 板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深化观点

 1、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方面的体会吗?

 (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讲一讲对观点的体会。)

 2、请同学们看小品表演。

 小品表演1:课后讨论题1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抄别人的答案,虽然成绩一时不理想,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成绩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品质最可贵;抄袭别人的答案,即使一时取得好成绩,也不光彩。不仅不利于弥补学习上的漏洞,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2:课后讨论题2

 (使学生懂得"讲信用要有原则"的道理。学生由于年龄所限,看问题容易绝对化。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讲信用一定要与诚实联系在一起。)

 板书:在小事上要求自己

 小品表演3:课后讨论题3

 (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事情往往是复杂的。关心、体贴他人,灵活处事,善意的谎话,也是可以谅解的。)

 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3、夸一夸我们班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

 (为同学们树立身边学习的榜样)

 四、运用观点指导行为

 1、看录像1(课后评议1)

 你喜欢和谁交朋友?你会对小华或小明说些什么?

 2、看录像2(课后评议2)

 如果你是张涛或方申,你会怎样做?

 3、学习这课后,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真实的心里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有什么真实的想法。)

 4、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总结全课。

 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市场竞争信誉第一,无往不胜。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探究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品质的重要性。

 3.收集有关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5、收集靠信誉求生存的商家或企业的事迹,将给同学们听。

 6、学了本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我能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活动先通过“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的学习,使同学们懂得了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拥有克服困难和胆怯心理的自信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和胆怯。还通过让同学们欣赏音频、等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然后以“说一说”的活动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锻炼机会,通过了解学生中一些勇敢者的故事,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最后,通过“游戏:击鼓传花”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

 本课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用的小鼓或其它代替器具。

 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吗?

 学生:(略)

 老师:要是爸爸妈妈都有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下面看看小军是怎样做的呢?(过渡)

 讲授新课

 一、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说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现在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小军自己在家还怕吗?他告诉妈妈说没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呢?他用哪些办法克服胆怯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小军自己在家他也害怕,但是他在“自己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的信念下,通过用把房间里的灯打开、看电视、听音乐等办法,克服了自己的不安情绪。为什么有的同学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呢?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说怕黑、怕坏人,还有的说怕鬼,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怕黑的小姑娘”。)

 老师:这回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些啊!害怕有时就是自己吓自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胆小先生”、“小小男子汉”等;欣赏“我不怕打针”、“走夜路,我带队”、“勇敢孩子的运动”等。)

 老师:可见,只要我们自信了,勇敢了,胆小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向成功就跨进了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说一说。(过渡)

 二、说一说(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好多精彩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好吗?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结组,把自己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不惧身残”、“摔倒了爬起来”、“我能行(二)”、“我行(三)”、“坦然面对”等;听音频“我选我”;或给同学们讲“我能行(一)”、“我能行(二)”、“不被困难吓倒”等故事,详见文本。)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呀!(过渡)

 三、游戏:击鼓传花(板书)

 老师:游戏前,我们先欣赏一个动画片和几幅。

 (让同学们欣赏“小马过河”;“我能行(一)”、“我行”系列、“踊跃回答问题”等。)

 老师:大家看完这些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大家认真看一看,然后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坐成一个圆周,来进行游戏,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准备好了吗?

 学生:(略)

 (进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关注性格较为内向和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行。)

 课后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总结

#二年级# 导语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分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光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更多的时候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以教师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活动先通过“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的学习,使同学们懂得了在遇到困难或者胆怯时,一定要相信自己能行,拥有克服困难和胆怯心理的自信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和胆怯。还通过让同学们欣赏音频、等形式进行榜样教育,加深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然后以“说一说”的活动形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锻炼机会,通过了解学生中一些勇敢者的故事,为他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最后,通过“游戏:击鼓传花”活动,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们的胆量。

本课活动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难点 为什么要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教学媒体 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用的小鼓或其它代替器具。

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吗?

学生:(略)

老师:要是爸爸妈妈都有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下面看看小军是怎样做的呢?(过渡)

讲授新课

一、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说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现在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小军自己在家还怕吗?他告诉妈妈说没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呢?他用哪些办法克服胆怯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小军自己在家他也害怕,但是他在“自己长大了,是一个男子汉”的信念下,通过用把房间里的灯打开、看电视、听音乐等办法,克服了自己的不安情绪。为什么有的同学晚上不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呢?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说怕黑、怕坏人,还有的说怕鬼,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怕黑的小姑娘”。)

老师:这回大家是不是明白了一些啊!害怕有时就是自己吓自己,只要我们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就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大家说是不是呢?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胆小先生”、“小小男子汉”等;欣赏“我不怕打针”、“走夜路,我带队”、“勇敢孩子的运动”等。)

老师:可见,只要我们自信了,勇敢了,胆小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向成功就跨进了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说一说。(过渡)

二、说一说(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好多精彩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好吗?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结组,把自己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不惧身残”、“摔倒了爬起来”、“我能行(二)”、“我行(三)”、“坦然面对”等;听音频“我选我”;或给同学们讲“我能行(一)”、“我能行(二)”、“不被困难吓倒”等故事,详见文本。)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呀!(过渡)

三、游戏:击鼓传花(板书)

老师:游戏前,我们先欣赏一个动画片和几幅。

(让同学们欣赏“小马过河”;“我能行(一)”、“我行”系列、“踊跃回答问题”等。)

老师:大家看完这些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略)

老师:下面大家打开课本第五十四页,大家认真看一看,然后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坐成一个圆周,来进行游戏,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准备好了吗?

学生:(略)

(进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关注性格较为内向和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行。)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对语文的教学,要随时做好 反思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几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教育 学生珍惜春光,开展 种植 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用?图文对照,读议结合?的 方法 ,通过让学生?读、想、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环节设计较好的是:

 1、 谜语 激趣,导入新课。

 从谜底巧妙地引出?雨?,联系实际的季节自然地导出?春雨?,将春雨图画在黑板上,学生很感兴趣。

 2、用随机教学法,指导精读,感悟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找出喜爱的诗句。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不懂的词语,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3)通过演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诗中哪些词语用得美,丰富学生的语言。

 3、 拓展训练 ,启发想象。

 (1)让学生想象春雨还飘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2)春雨使万物生长,如果你是动物、植物,想对春雨说什么?

 4、质疑问难。

 通过质疑诗的开头、结尾为什么出现两次?春雨沙沙?, 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诗的内涵。

 5、推荐古诗。

 扩展知识面,进行知识的延伸。

 在本堂课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 、教学思路不够开放。

 在启发学生想象?春雨来临的时候,你想干什么?时,可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想法,用画笔来装点大自然。

 2、过渡语言设计不够精练。

 3、朗读训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

 这首诗歌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可让学生模仿诗歌的形式练习仿写。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我到小学上了一节二年级的识字课。这节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纵观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突出了识字课的特点。

 识字课文与其他课文的教学相比,没有阅读分析,也没有阅读方法的指导与学习,重点应落实在字词的教学上。虽然对于低年级来说,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掌握每一个生字的读音,学会写每一个生字,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但是作为识字课,应该与之有别。识字课要求学生不仅会读会写生字,还要读好词串,体会韵文的节奏与韵味,有时还要了解词串构成的规律,排列顺序的编排以及由词带出的一些信息。我在教学这篇识字教材时,注意了字的层次,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循序渐进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掌握字音字形,实现了最基本的目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前四 组词 串是按特点编排的,每个词串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以?u?为韵母的,这样的形式就是押韵,读来会感觉朗朗上口,增添了韵文的节奏感和韵味。

 2、对简单、空泛的识字教材进行了?枝叶?血肉?的补充。

 这篇识字教材一共有12个词语共24个字,内容全部是各种动物的名称,没有情节,没有情感。如果平白直序地教学,学生很容易疲惫。所以,首先,在导入时,我让学生说一些动物的 成语 ,再让学生找到自己认识的或喜欢的动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发现中,自然地去认识动物的名字?文字,由图入文,把形象与文字联系起来。其次,在引导理解词语时,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 经验 ,让学生自己来介绍喜欢的动物,既满足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使得以共享与扩展,同时也让学生体会 课前预习 与资料收集的作用。再次,为了引导学生观察,深化对动物特点的认识,让学生用句式练习说话,使简单、空泛的词语回归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去,从而使学生产生生活的联想,教材立刻变得立体与丰满。

 这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就是对写字的教学偏轻了。本节课40分钟时间,

 我只留了约5分钟时间用于教写字,而学生真正用于写的时间则更少,只是在书上描红,都没有时间认认真真地去自己写上几个。对于识字课来说,这是不应该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在教学时,我注重用多种方法复习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词语的意思。

 这是我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很多的词语还是一知半解,上课不认真听,字迹比较潦草,没有人积极回答问题。但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能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读书习惯和兴趣。

 秋天的图画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突出了以下三个要点:

 1.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上课伊始,通过帖画的出示,引出给画面配音朗读的任务,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积极性。

 2.强化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由读、想像读、评价读、加动作读、齐读、为画面配音等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读,同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3.积极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 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注意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形成的设计。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学法探究方面,突出了读文想像的方法指导。

 4、通过让学生想象的说、练,让学生学会语言、运用语言。 1

 2 黄山奇石

 学习《黄山奇石》一课,这篇 文章 对于学生来讲比较单调。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出了浑身招数,谈话激趣,自读自悟,比赛朗读等形式。当?小导游?们介绍完?金鸡叫天都?后,就要比赛读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来,当读到?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句时,只听我班最调皮的张成用课本挡着嘴巴,正?喔喔喔?地小声叫个不停,一时间,教室里听到的小朋友都在窃喜,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被这只?大公鸡?轻松的破坏了。我心里生气极了,本想劈头盖脑的批评一顿,可转念一想,他这个小家伙,不仅理解了课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词,而且充分发挥了 想象力 ,只不过,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是一个细心读书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经看到了那只金光闪闪的大公鸡?我们读书的时候也要像张成一样,眼中有物!?几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传递给学生新的读书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励了他,此后,他读书更认真了,发言也更积极了,我深感欣慰。试想,如,当时我没有控制自己,只是从扰乱课堂单方面去批评他,那一定会大大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应该善待学生的错误,多点赞赏,少点指责,多点肯定,少点否定,学生一定会懂得了自律,也能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变得快乐而自信。

 2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讲述了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传播的办法。本课训练学生读懂 句子 ,把句子连起来了解节的内容。本课主要培养学生理解、概括、默读、朗读和收集使用信息的能力。

 为了帮助理解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引导,借助一些媒体加深理解。蒲公英传播是用录象展现过程的,让学生知道蒲公英靠风传播;苍耳传播是通过投影演示的;石榴传播是通过;豌豆传播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句子,然后同桌交换意见,再利用录像,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豌豆蹦跳着离开妈妈,也就是靠弹力传播。

 4古诗两首课后记

 苏轼的《赠刘景文》并不常见,我用了板画形式让学生们理解这首诗,学生们熟读此诗后,不懂的问题就自主地提出来。教学第二首诗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课前先给学生较充分的自学时间,学第一首诗后师生讨论得出了一个预习:1、读、涂、注;(边读边涂出生字,在易读错的字上注音)2、再读;(读准、读流利、读美)3、讨论。(查字典理解词义,再小组同学 说说 诗意)。新课教学基本按照事先设计的环节进行,其中自学成果展示精彩不断,学生们纷纷主动上台读诗、背诗,还有的同学通过查词语手册加上自己的理解,已能基本读懂诗的意思。

 3

 语文园地一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 贺卡 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4

 识字二课后记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读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但学生的 兴趣 爱好 有所不同,有的喜爱琴棋书画,有的喜爱吹拉弹唱,也有的喜爱栽花种草。学习时,可充分发挥学生不同的优势,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体验不到的一些乐趣。学生在表达时,有的没把心理话说清楚。学生在谈话时引导他们说准普通话,想好了再说。

 一株紫丁香

 1、课文中的紫丁香,是学生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礼物,代表学生热爱老师的那颗真挚的童心。这一点,教学时引导了学生读中感悟。

 2、默读课堂中还是第1次出现,学生没达到要求。

 六 我选我

 班级选小干部是一件孩子们都关心的事,学生很容易将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对课文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的同时,要培养学生做事有自信心,适当地表现自我,更要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心。在学了课文之后,对学生进行我选我的口语训练及小练笔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一分钟

 许多孩子都有睡懒觉的经历,有的起床后还磨磨蹭蹭的,所以也有迟到的经历。但是现在的孩子往往不用自己乘公交车,不用独自上学,快迟到了,自有父母替他们着急,甚至有父母为他们的迟到说情。为此,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回忆自己上学时那紧张的情景,在课 5

 堂上进行多向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一分钟的重要性。朗读时抓住一些 提示语 认真地读,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时间的重要性的认识。

 八 难忘的一天

 为国家***做计算机表演,小学生不仅没有这样的体验,也难以体会这样的事,因此,在教学前要搜集有关当年视察深圳的史实。把一些放大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及感情的升华也会有一定的障碍。因此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

 语文园地二 单元后记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教室 唱歌 、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时,我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举行了主题班会,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学生学习部首查字法时,我先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然后再实践学习查字典。

 >>>下一页更多精彩?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