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

2.高中政治 研究性学习 经济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3.党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中公平问题

4.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5.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6.如何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_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

5、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6、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

扩展资料

社会分配是否公平受诸多因素影响:

第一、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分配的根本性因素。他把资本主义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的根源归咎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认为无产阶级要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二、自由的市场竞争,其结果是贫富悬殊。各种市场竞争都是以利益为内驱力,以拥有的力为依附,利往高处走,钱向富人流。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第三、国家制度与政策对分配公平有巨大影响。现代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由法律和制度来调整的,制度、法、政策的不公平反映到收入分配上,就会产生分配的不公平。所以,制度、法、政策公平与否将直接决定分配的公平。

百度百科-分配公平

调节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分配公平问题长期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也是党和着力解决的工作重点。党的十七大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九大强调“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如何促进分配公平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分配公平,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包括分配制度公平、分配原则公平、分配方式公平、分配过程公平等多重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要求,是走向共同富裕、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是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制于生产并反作用于生产。没有生产,根本谈不上分配。分配是生产的产物,生产的产品决定了分配的对象,生产的性质决定了分配的性质,生产的形式和结构决定了分配的形式和结构。马克思一贯反对脱离生产关系研究分配关系的做法,否认在分配数量公平、正义等问题上反复兜圈子的资本主义社会改革方案。马克思超越了道德价值观念的主观评判标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将分配公平与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更替紧密联系起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等理论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替代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高中政治 研究性学习 经济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以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全面重视社会公平;

3、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4、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5、建设新农村,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

6、健全调控体系,增强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我国现阶段调节收入分配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原则: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也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求。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市场经济最大限度发挥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的最佳形式,因为按劳分配为社会成员在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过程中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前提,更为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提供了内在动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并存、多元化、多渠道的分配形式大体上可分为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主体。而由于所有制形式在市场经济过渡中可以并存,致使个人分配在形式上出现合法的多样性。前提为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的非劳动收入,也成为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可以取的分配方式,,如按生产要素分配等。由于分配激励的内在原因是一致的,因而,按劳分配是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经济上的效率,不仅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耗费的劳动量与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更应该用生产要素的结构型耗费来衡量产出劳动成果的份额来衡量。在我国,公平的内涵包括:第一,机会均等。这是指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付出劳动的机会和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第二,规则平等。这是指劳动者在收入分配过程中遵守同样标准的规则,在规则面前平等。第三,差距适度、兼顾平等和兼容责任。在承认人的能力、才智、积极性的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生产率差别的基础上,财产和收入可以有适度差异。

(3)处理好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则

收入的刚性特征,决定了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只能放在增量调节上,因此,不能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在努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同时,仍然要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缩小收入差距,仍要提倡通过竞争提高效率,在一次分配上强调竞争,在二次分配上注重公平,以此解决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问题。

党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中公平问题

如何实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初次分配没有充分体现市场效率原则、再分配调控能力弱化、分配结构失衡及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必须通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从而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制中增进平等。具体来说,当前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提高为民服务意识

实行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发挥的作用,而是要发挥的有效功能。简而言之,市场能管的就不要管,市场管不了的,或者说,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就必须管起来。在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是这样说的:初次分配由市场来管,再分配由来管。在收入再分配上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两个手段进行的收入再分配,发挥的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通俗地说,起的是“抽肥补瘦”的作用。在收入再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逆向再分配”(即“抽瘦补肥”)的现象;同时要确立“适度再分配”的理念,防止再分配不足和再分配过度。因为,再分配不足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再分配过度则不利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就业率、提高普通居民收入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主要指标。增强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为居民创业增收营造良好的税收、政策等环境。制定符合本市特点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使经济增长变得真正能够给普通百姓带来收益和。

(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正

法律本身的稳定性,带来了社会规范的滞后。因此,加强法制建设,及时修改涉及收入分配的法规,是重要的对策。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建立或完善以下几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正提供法律依据。首先,是关于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法规,要使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效地进行合理调控,既能避免企事业单位自主分配的盲目性,又能限制干预的过宽。其次,是关于分配制度,规范分配类型,杜绝非法收入,创造公平、清洁的创收环境。通过具体制度安排,真正体现“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次,是关于税收与社会保障的法规。现行的税收制度与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改革势在必行。而社会保障近年来发展不太适应,需要通过法规巩固成绩、改革不适应和谐社会要求的薄弱环节。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低收入“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既是一项保障社会成员生活条件的措施,也是一项公正合理的分配制度。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保证。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缺失了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有效机制,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基本权益得不到维护,就会构成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威胁,甚至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社会的整体秩序与和谐结构,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因此,要防止收入差距扩大,建设和谐社会,就不能遗忘“弱势群体”这个角落。要尽快建构包括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使用、发放和监管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立真正长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使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平衡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保证社会的整体和谐,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进一步动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高效发展

所谓社会第三次分配即实行社会收入的转移支付,弥补财政转移支付的不足。在实行财富第二次分配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的财力毕竟有限,尽管在提高税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方面还有潜力,但其阻力也可想而知。如果说第二次分配是第一次分配的补充,即弥补市场之不足,那么第三次分配则是第二次分配的补充,即民间捐赠弥补之不足。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爱心。基于自愿的民间捐赠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其价值不仅在于它有助于缓解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还可以增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提升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因此,民间自愿捐赠实现财富的三次分配,促进社会和谐、高效发展大有所为。

民间捐赠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不仅要有公司、企业以组织的形式捐赠,也要有个人的捐赠。不仅要有富人的捐赠,更要有普通公众的捐赠。应加大宣传教育,培育符合中国特色的公益文化与公益市场,提高公众慈善意识,努力营造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制定为企业和个人捐赠减免税的政策;通过落实对慈善机构的监督评估,提高民间慈善机构的公信度,形成公众自愿捐赠的社会风气。

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谈谈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一、收入分配公平的内涵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属于经济领域的公平,也是社会学等学科着重考察的主要问题,其本身具有手段和目标的二重性?一方面,公平分配是促进生产发展,达到理想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方面,公平又是各个社会要追求的社会目标?由于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而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因此,生产资料占有的公平与否,最终决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公平是以按劳分配为基础的,对于这种意义上的公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做过十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正比例的;平等就在于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这种平等不承认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它又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理解的平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未来社会的分配的主张,主要是各取所需,他们把平等往往混同于平均主义?马克思所指的平等的权利,对于不同等的劳动者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因而也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的特权?这种平等的实质是承认不同的劳动者所具有不同的天赋和不同的工作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占有上的差别,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这里所说的平等就是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这种公平还与劳动者个人竞争机会和自由选择的公平相联系?因此,公平与不公平完全是相对的,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不能抽象地加以讨论?从这个意义上的公平来看,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而公平也并不等于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最大的弊端在于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换取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导致共同贫穷?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是一种低层次水平上的平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显然不能停留在一种低层次的平均水平上?公平应当是相对的,其确定应该有一个“度”的问题,即将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到既能形成激励机制又能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范围内?如果收入差距过小?社会过高,就会影响激励机制的形成;如果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保障程度过低,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对于这个“度”的确定,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社会的需要做出适时的调整,从而保证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水平一方面受社会主义这一质的规定性约束,另一方面又受着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等国情的制约,因此,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理解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二、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GDP的年均增长率一直在8%以上,国民生产总值提前翻了两番,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中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不公平现象?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收入分配理论和收入分配方式都比较混乱,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出现了失衡的情况?

首先,从初次分配的情况分析,我国投资率和消费率已严重失衡?以2000年为例,世界平均投资率和平均消费率分别为22.9%?75.3%,我国同期分别为36.8%?61%?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投资率高出13.9个百分点,消费率低14.3个百分点?近些年,我国投资率不断趋高,消费率却不断趋低?至2004年,我国投资率已高达44.16%,消费率已降至52.98%?在初次分配中,公平原则要求来自劳动的个人市场收入逐步增加,要求投资率和消费率保持合理?但是由于我国投资率过高,引导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畸形发展,许多大型项目盲目上马,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局部经济发展过热,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从再分配情况分析,社会成员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课题组的一项研究,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到0.45的水平,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0.4),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3~0.4之间?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中最高收入户是最低收入户的8.5倍,是困难户的10.3倍?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421.6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2 963.4元)的3.2倍?另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4年上半年,人均收入最高的五省(市)是: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和福建,人均收入为7 45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而人均收入最低的五省(市)是: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人均收入为3 66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人均收入最高的五省(市)与人均收入最低的五省(市)之间的相对差距达2.04倍,并且地区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拉大?

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导致了收入差距过大,这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差距过大,会造成一些低收入人群心理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消费的层次?高收入者需求的是高档品,而低收入者购买力有限,他们需求的是低档品和日用品,消费的断档会导致消费不足,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三、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对策

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问题已经凸现出来?根据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这一基本事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调节收入分配格局,促进“五个统筹”发展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决定要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等?

面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突出问题,就必须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现阶段,应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下,切实有效地取措施调节收入分配,在分配领域特别是再分配领域更加注重公平,逐步实现公平与效率有机的?动态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初次分配是基础性的分配,应侧重于效率对进行有效的配置?首先,实行按效率分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以效率作为分配的标准,才能提高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才能节约物质消耗,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的支出,才能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按效率分配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可以缓解我国目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次,实行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可以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

但是,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克服和消除收入差距的扩大,只侧重效率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面对当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严峻现实,就必须在初次分配中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更加注重公平,一方面,应加大对初次分配过程的监管力度,限制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和垄断经营,严格调控土地等的初次配置?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改制要加强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防止暗箱操作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主要通过教育和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通过规范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再分配是指以为分配主体而进行的二次分配,它是在社会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宏观调节?其主要职能及重大目标就是合理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从国民收入再分配看,公平有助于缩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贫富差距,缓和社会利益矛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要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就必须加强在再分配领域的调节职能,使收入差距保持在有利于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社会稳定的范围内?具体措施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收入之间的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一是中央的财政支出要规范化,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二是对于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要有倾斜性政策,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支农比重,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教育的投入,增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加大调节收入分配力度?一方面应强化个人所得税这一调控手段,改革所得税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申报制度,同时,尽快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对高收入进行合理调节;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全面取消农业税后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效扶持弱势群体?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意义重大?当前需要尽快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快速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确保城乡困难群体有起码的生活保障?要更多关注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

(4)加强法制建设,整顿不合理收入?由于现阶段我国一些制度的不完善和执法不力,某些行业或个人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了与其创造的价值不相符的收入?这种不合理的收入过大也是造成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不合理收入,相关部门应该加以整顿管理,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和限制,通过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2] 杨瑞龙,等.社会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Z]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收入差距

公平和效率之争因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息息相关, 始终处在理论界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视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一) 公平与效率概述

公平是关于多元主体间社会关系的价值判断,经济意义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占有权、分配权的平等)、过程公平(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和结果公平(共同富裕)

效率是指社会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源于普遍存在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公平与效率是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它们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如今,在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 公平效率与收入差距(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

十七大规定的效率与公平并重,反映在收入上用一句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底薪+提成”的模式。“底薪”,姑且称其为“公平收入”, “提成”,姑且称其为“效率收入”。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而适当的收入差距本身也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内生因素。另一方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对我国来说,收入上的差距,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们一方面要体现效率原则“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分配制度的变化,体制不完善,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等,为了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而导致两极分化,体现公平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取多种途径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在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促进共同富裕;

3、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

4、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社会公平,体现的是人们之间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包括生存公平、产权公平和发展公平。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一直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魅力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发突出。在这些问题和矛盾中,社会公平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如何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具体措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于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扩展资料

提高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使社会实现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社会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如果分配制度不体现效率优先,就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富裕,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发展经济,不讲究效率,实际上只能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要实现共同富裕,只能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后富起来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倡效率优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出来,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效率目标。

实现公平,是寻求效率目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同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客观上要求防止收入过于悬殊,要限制各类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要在分配个人收入时更多地注重社会公平,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为重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把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有机结合起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公平.

⑤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

⑥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