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子名言名句

2.韩非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3.韩非子的名言

韩非子名言_韩非子名言名句国小

1、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2、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3、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4、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5、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6、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7、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8、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9、 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10、 因可势,求易道。

11、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12、 私行胜,则少公功。

13、 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14、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15、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16、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17、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18、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9、 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20、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1、 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22、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3、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4、 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25、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26、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27、 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28、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29、 自见之谓明。

30、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31、 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32、 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33、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34、 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

35、 君无见其所欲。

36、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37、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38、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39、 欲速则不达。

61、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40、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41、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42、 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43、 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44、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45、 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46、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7、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48、 不吹毛而求小疵。

49、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50、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51、 散其党,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52、 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53、 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54、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55、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56、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57、 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58、 因可势,求易道。

韩非子名言名句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如下:

1、出自《韩非子·难二》

2、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3、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

4、解释:统治人民的人,应在邪恶的事情尚未萌芽时便有所禁止。

5、出自《韩非子·扬权》

6、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7、解释:以权谋私的行为盛行,就很少有人为国立功。

8、出自《韩非子·五蠹》

9、出自《韩非子·大体》

10、解释:奢侈又懒惰的人贫穷,辛勤又节俭的人富有。

11、解释:战阵之间,诈伪的战术变化无穷,谁都不厌弃使用这种战术去欺骗敌人。

1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于卒伍。

13、解释: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象牙筷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韩非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

 1、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2、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3、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

 6、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7、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8、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9、宰相之耳,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发

 10、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1、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12、欲速则不达。

 13、不吹毛而求小疵。

 1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15、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7、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18、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19、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2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1、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2、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23、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24、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25、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

 26、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7、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

 28、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29、主失其神,虎随其后;主上不知,虎将为狗。

 30、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

 31、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32、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劝功;严刑,亲法。

 33、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34、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35、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36、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

 37、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38、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39、爱臣太亲,必危主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40、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丈者,可亡也。

 41、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42、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43、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

 44、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45、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万乘之君无备,必有千乘之家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

 46、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

 47、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 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48、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49、故群臣陈其言,君以其言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则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则诛。

 50、自胜谓之强。

 51、自见之谓明。

 52、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53、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54、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5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5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57、君无见其所欲。

 58、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

 59、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60、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61、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6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63、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64、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65、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

 66、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

 6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6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

 6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70、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苦之。

 71、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72、君人者释其刑徳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

 7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

 74、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75、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76、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77、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78、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79、爱臣太亲,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80、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81、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8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83、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84、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8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86、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8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88、巧为輗,拙为鸢。

 89、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

 90、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91、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92、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93、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

 94、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95、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96、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98、私行胜,则少公功。

 9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00、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101、去甚去泰,身乃无害。

 102、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xi1),材非长也,位高也。

 103、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104、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

 105、因可势,求易道。

 106、和氏之璧,不饰以五。

 107、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拓展阅读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王(战国末期韩国君主)之子,荀子的学生。 作为秦国的`法家代表,备受秦王嬴政赏识,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终被下狱毒死。他被誉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另一人为庄周)。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

韩非子的名言

韩非子经典名言名句大全如下:

1、远水不救近火。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韩非子说林上》:“失业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庄子·外物》里说: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条小鱼小鱼恳求他给它一升半斗的水止渴救命。

庄周说:好,等我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小鱼说:照你的说法,只好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的)

2、巧诈不如拙诚。

见《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巧妙的欺骗不如笨拙的诚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巧”而不喜欢“拙”,但是,欺骗愈巧妙,恶果愈严重。因此,人们憎恶花言巧语的欺诈,倒喜欢虽然笨嘴拙舌,却心地诚笃的人。这种认识符合常情常理,至今仍可引用。

3、人处疾则贵医。

见《韩非子·解老》。处疾:生病。贵,尊重。本句大意是:人有病就尊重医生。人有病,希望医生能给自己治好,所以特别尊重医生。可用来说病人应该尊重医生;也可用来比喻人有了困难。就要尊重前来帮助的人。

拓展知识:韩非子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名非,战国时期韩国人,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法治,提倡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秦朝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依据。他的著作有《韩非子》一书,是法家学派的经典之一。

韩非子是韩国王室成员,他曾为韩国国君效力,但未被重用。后来,他来到秦国,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成为秦国的一位重要官员。然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遭到了秦国旧贵族的反对,他们诬陷韩非子谋反。秦王嬴政在权衡利弊后,最终下令将韩非子处死。

1.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2.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3.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

4.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韩非子·喻老)

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6.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7.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8.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子·说林上》

9.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10.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11.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2. 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世间总有得不到的东西,也总有办不到的事)

13.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4. 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15. 慈母有败子

16. 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17. 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18. 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9. 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20. 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21. 道私者乱,道法者治

22. 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23. 君无见其所欲。(君主不应该表露自己的喜好)

24. 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25. 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26. 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能之士,那么臣下就会自我粉饰迎合来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别把希望寄托在个别的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的偏移)

27. 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28. 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可以明察,不显贤能可以成就大业,不逞勇武依然强大)

29.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30. 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来迎合)(? 励志网)

31. 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32. 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33.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34.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5. 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36.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