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化学教学工作

2.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3.人教版高二化学课件

4.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5.高二化学学期教学

6.原电池教案设计

高二化学教案_高二化学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

 化学元素(Chemical element)就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大全一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 经验 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 方法 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 热点 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 eq o(sup 5(14),sdo 2( 6)) 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 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开始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知识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演示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

 1.实验示意图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 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介绍, 由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使学生实现一种科学探究的体验;了解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会一种方法:通过粒子撞击实验,研究微观世界的规律,使人类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认识一个规律: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质疑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核 核素

 原子核的构成,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阅读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0 电荷 -1 +1 0 思考、讨论并提问

 请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讨论: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 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

 如果用 eq o(sup 6( A),sdo 2( Z)) 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 eq o(sup 6( A),sdo 2( Z)) X

 迁移与应用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用Cl-37符号表示某种原子,请你谈谈图中符号和数字的含义。

 2.某二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12个中子,求质量数。

 3.元素R的一个原子,质量数为 a ,其阴离子Rn-有b个电子,求中子数。

 回顾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质疑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是否也相同呢?

 媒体显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比较三种氢原子结构的异同。

 质疑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2.核素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迁移与应用1.请你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种微粒与元素、核素间的关系。

 2.请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间的关系.

 媒体显示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间的关系:

 拓展与提高

 1.? 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位素的是

 (A)O2、、O3 、O4 (B)H2、D2、T2 (C)H2O、D2O、 T2O (D) eq o(sup 5(40),sdo 2(20)) Ca 和 eq o(sup 5(42),sdo 2(20))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C-14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点评通过上网搜集资料,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简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诊断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疗

 3.未来的能添一一一核聚变能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2.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大全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7、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8、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9、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方法和过程:复习和沿伸、类比和归纳、能层类比楼层,能级类比楼梯。

 情感和价值观:充分认识原子结构理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深入完美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三、教学难点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四、教学准备

 学案准备、课件准备

 五、 学习方法 :学案预习法、阅读法、归纳法、讨论法

 六、教学方法:讲解、讨论、归纳、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内容——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

 主要学习形式:1、课前由学生上网查找关于原子结构理论演变的相关资料并发送给老师。

 2、上课主要用教师讲授法,辅以课件完成学习任务。

 主要教学内容:

 一、原子结构理论衍变

 宇宙大爆炸——2小时后,诞生物质中最多为氢(88。6%),少量为氦(1/8),极少量为锂——融核形成其他元素。至今,宇宙年龄为140亿年,氢仍是最丰富元素。地球年龄为46亿年,地球上元素大多为金属材料,少数为非金属,仅22种。

 1932年勒梅特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

 1815年普鲁特预言:氢是元素之母(思辨性推测),后来得到理论上的解释。

 道尔顿原子模型: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模型: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汤姆生原子模型:电子是种带负电、有一定质量的微粒,普遍存在于各种原子之中。

 汤姆生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镶嵌其中。

 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α粒子散射实验。根据实验,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卢瑟福原子模型(又称行星原子模型):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绕核做高速运动。

 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借助诞生不久的量子理论改进了卢瑟福的模型。

 玻尔原子模型(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球形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电子云模型:现代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电子在核外空间的概率分布图就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因而提出了“电子云模型”。

 电子云密度大的地方,表明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多,反之,出现的机会少。

 如:氢原子的电子云

 第二课时:主内容——能层与能级、轨道

  课前预习 :

 1、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 ;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的 ;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 的顺序升高,即E(s)<e(p)<e(d)<e(f) p="" 。

 2、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量 。同一电子层中,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

 学习过程

 〖复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2n2 ②最外8(2) ③次外层18,倒数第三层32 [就低不就高]

 能 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 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2 8 18 32 50……

 〖思考〗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 ——不完全归纳法

 二、能层与能级

 概念学习

 能层(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成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能级(电子亚层):在多电子原子里,在同一能层里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它们在同一能层运动的区域也不同,同一能层里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又叫不的能级。

 [比喻]: 楼 层——————能 级

 能层(电子层) 楼梯

 楼层越高,楼梯数越大,对应能量越高

 轨 道: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S—1,p—3, d—5,f—7。

 归纳 总结 :(由学生完成)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 层 K L M N O ……

 能 级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

 轨 道 数 1 1 + 3 1 +3 +5 1 +3 +5 +7 ……

 最多电子数 2 2 6 2 6 10 2 6 10 14 ……

 各能层电子数 2 8 18 32 50 ……

 (1)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

 (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总结:本次学习中,各能层电子数的获得与上学年有什么不同?(学生完成)

 [质疑]: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运动怎样才能不紊乱?

 ↓↓

 三、构造原理(核外电子排布的构造原理)

 [质疑]:在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排布遵循什么规律?与能层能级有什么关系/

 [思考]:1、K-19的核外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为什么不是2、8、9呢?

 2、多电子原子里,核外电子排布一定遵循能层由低到高,能级由低到高的原则吗?

 学生阅读:P5-6页。

 [学生总结]:经过研究,多电子原子里的核外电子排布,增加的电子大多是按图1-2所示的能级顺序填充,填满一个能级再填一个新的能级,这种规律称为构造原理。

 [课堂习得练习1]:

 构造原理的记忆口诀

 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课堂习得练习]:

 n + 0.7l

 电子层数

 主量子数 角量子数(s —0, p—1, d—2, f—3)

 例举:3d与4s ,究竟应该先填充在3d还是4s呢?我们可以通过上边的n + 0.7l来进行计算比较确定。3d对应的值是3 + 0.7×2=4.4,4s对应的值是4 + 0.7×0=4。所以应该先填充4s,然后才填充3d。

 可以以此类推。

 [学生练习}

 1——18号无交错,只写18号。Ar-18

 19——36号有交错,把学生分成两组来写:A组写原子序数为单的元素原子,B组写原子序数为双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大全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结构

 (2)知道物质可分的哲学思想,了解科学家认识原子结构的不同阶段及重要贡献。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史料、、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2)通过学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科学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索的艰辛过程,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

 (2)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获取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原子的构成及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原子结构由抽象化变成形象化。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情景教学、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讲解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讲述)

 提问对于体积这么小的原子,它还可以再分吗?

 提问发挥想像,同学们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

 引入原子的结构是不是和同学们想象的一样呢?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原子的世界,认识原子的构成。

 观看

 思考

 回答

 讨论交流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讲述原子结构的发现是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我们穿越时空,追逐科学家的脚步,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发现原子的结构。

 多媒体原子结构发现史

 道尔顿认为原子不可再分

 ↓

 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可分。提出枣糕模型。原子的内部结构是否如汤姆生所想象的那样。

 ↓

 重点分析讲解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带正电,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的多),介绍实验现象,重点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提出原子有核模型。

 试一试设你是卢瑟福,根据实验结论和原子有核模型,画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请一位学生上黑板展示它的作品,并让他描述作品。教师再适当分析提问,防止学生有错误的认识:如认为原子有一层壳。)

 总结通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证明和先进科学仪器的出现,我们才能看到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观看

 倾听

 思考

 回答

 思考

 分析

 讨论

 交流

 自由想像

 学生画图

 通过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让学生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真理是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学习科学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己尝试去分析解释现象,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到发现原子结构的探究中,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画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原子的构成

 多媒体原子构成示意图: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引导:原子是实心的?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中含有哪几种粒子?原子核位于原子哪个部位?原子核有哪几种粒子构成分别显什么电性?图中数据表示什么,得出什么规律?)

 分析1、由图中数据,引出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进行比喻,并直观地理解。2、整理所有图中学生给出的信息,通过板书,让学生总结原子的构成。(提问:原子核的电性由哪个粒子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等于?引出核电荷数的概念)

 过渡原子的构成又有哪些特点?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大全相关 文章 :

★ 2020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 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设计

★ 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设计

★ 高一化学:烷烃教案

★ 2020高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教案

★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与记忆方法

★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与决定关系

★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 高二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大全

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就是在准备做教学吧。那么如何输出一份打动人心的教学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高二化学教学工作(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1

 奔去一路辉煌,祥龙降临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在工作上获得新突破,教学上取得新成绩,在教导处“工作具有:超前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的指导下,我们高二化学组在20xx—20xx上学期末,就积极筹划下学期的教学工作,经过组内广泛讨论,理顺了工作思路,确定了工作的重点,明确了工作方法,现整理如下:

 一、 思想与认识

 1、继续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做好选修课的选择,上学期我们已选定《有机化学基础》,并且上了前两章内容,后三章在下学期的两个多月内完成,上完后我们将继续上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选上两门选修课的依据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①“新课改”强调教学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教材面向所有的学生,又注重个性差异,选修教材编写本意是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只有选修内容上完了,学生才知道哪些是难的,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选修课上少了,不利于学生自主选择,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②借鉴现在高三的做法,本校高三以及孝感高中的高三都是上了2门选修课,这也是市教科院的要求;

 ③有利于化学竞赛,竞赛并没有因为新课改而降低难度,虽然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考察的知识和能力超过中学教学的要求,但是上全选修课,利于参加竞赛学生的自主深入钻研。

 2、认真学习“两纲”、不折不扣落实选修课的教学,既然确定了选修课,就不能有思想上的轻视,而要认真钻研教材大纲,积极关注考纲,把握教学的深广度,全面落实教学任务。

 3、积极发扬:“团结、务实、创新、求真”的高二化学组精神、力争完成教学,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落实教学,有效的途径就是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成长需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不同程度地进步,素质不同程度地提高。

 二、方法与措施

 1、抓好“两个落实”,一是落实作息制度,严格落实学校有关作息制度,包括晚自习辅导到班的落实;二是落实教学常规,配合学校督促落实常规教学。

 2、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利用月考的机会,认真分析总结,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学中的不足,以便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

 3、继续开展“课内比较学”活动,通过该活动,开展组内相互学习,共同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4、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备课效果,教学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攻克难关需要聚我们大家的力量和智慧,这也是校本研究的最基本形式,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平时注意收集备课的素材或问题,尽量做到备课时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注重实效,做到备课后,有收获。

 三、进度与安排

 第一周醇酚(选修5)。

 第二周醛羧酸酯。

 第三周有机合成。

 第四周第三章归纳、整理、测试。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2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本事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本事较弱,分析问题本事,综合本事欠缺。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都能进取地学习。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必须的分析本事,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本事,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本事,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资料,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资料。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资料较为多,可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当更加深刻,并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

 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本事;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学校工作,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本事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精心准备导学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取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进取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进取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进取、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本事。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进取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专业业务本事

 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同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有关问题。进取参加教改工作,充分利用网上,充分体现人本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3

 一、教材特点:

 本教材所介绍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一些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它们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际价值。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本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

 《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是考查中学生对描述化学反应的物理量,如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等,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运用这些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富有张力,适于因材施教。

 2、注重科学性,避免自圆其说

 3、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不围绕有限的知识点组织素材,而是知识点服从知识的框架结构,介绍思路方法,力图从本质上理解。

 4、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知识的衔接(与必修内容衔接,各部分内容的衔接,与大学内容衔接)

 5、突出实验科学的特点。知识是避免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强调实验对理论产生的重要性。

 6、突出现代化学走向定量化的特征。注意提供定量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如焓变、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等。

 二、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线索进入到新的学习内容中去;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在前后章的内容、章内各节内容,以及各处内容的编写上都特别注意了这一点;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因此,本教材在这方面比较好地解决了中学内容与大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2、合理处理抽象概念。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例如焓变、熵等物理函数)力求从同学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其物理意义。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推导或者不讲过程只端出结论的两种偏颇做法。

 3、重视学习者的参与性。尽可能地启发同学开动脑筋、动手实践,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再做出归纳、介绍理论。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罗列。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衡常数概念、速率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数据导出。

 4、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理论的得出无不源自实验事实,理论的正确性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任何理论都存在局限性,都有其应用范围;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做到:

 (1)提高认识,夯实基础

 (2)重视对新增知识的处理。平衡常数、溶度积等勿深入探究,学生能理解会判断及进行有关计算即可。

 (3)注意课本的编排方式及呈现方式。为有助于学生掌握,先讲电解池再讲原电池,先讲平衡再讲速率等。用原处理方式。

 (4)注重与原课本的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运用Qc与Kc判断虽然合理,勒夏特列原理虽有局限性但应用方便,完全可用,反应速率表示原处理方式即可。

 (5)可将必修2第2章与原理结合在一起合并讲解,节约时间,同时也防止知识重复讲解。

 (6)重视“过程与方法”体系的建构。

 (7)注重问题本质掌握,增强解决新问题能力。

 (8)注重学生对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课本有关一些定理、公式并非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处理有关数据,然后得到结论,让其自己去体会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这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视对学生的培养。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4

 一学生基础情形

 本学期的教学义务很沉重,阅历了上学期会考的重点学期,各个科目完成的教学义务都偏少,化学也只完成了《有机化学基础》一个选修模块,且学生的控制情形,也比幻想中的差,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学期教学义务包含《物资构造与性质》和《化学反映原理》两个选修模,这两个模块中《化学反映原理》又是必考,对《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资构造与性质》而言又更为主要,本学期应当完成的教学量是《物资构造与性质》完成而《化学反映原理》至少完成80%,这才对后面的教学温习工作有利。

 学生对一个选修模块的控制情形已经不是很幻想,本学期对两个选修模块,更应当针对学生的.接收力小及根本差等问题进行备课,依据学生“吃得饱与否”进行教学,但是又不能太慢。

 二教材剖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剖析情况

 本选修模块是树立在必修2的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晶体类型、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基础上的知识延长内容,有着知识点内容比拟少的特色,但是作为研讨物质的微观方面《物质结构与性质》又显得抽象,学生对微观结构尤其是空间建摸才能又不是很好,对与该模块则应当更多的应用现代教学教学的办法进行教授。《物质结构与性质》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这方面的内容上增添了以前教材中所没有请求的关于电子的排布式和原子的轨道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等内容,这又增添了学生所要控制的范畴,须要教学中更多的进行弥补。在本模块弥补的知识的进程中又要注意学生对微观结构认识是较为单薄的,在新增知识的同时不能过多的讲太多课标里面不请求而又是懂得必需的知识点,否则对学生懂得会造成凌乱。对于分子的空间结构和配合物的知识,在高考中请求虽然不多,但是随着历年的高考察看剖析知道,其知识点的掌握容易联合在大题中,尤其是元素周期律的大题中,如果没有认真懂得,将阻碍学生的解题。

 《化学反响原理》的分析情况

本选修模块是高靠中的必考选修模块,因此其掌握的好坏情况将直接决议着高考学生的施展。《化学反响原理》的内容较为多,但是大多是在必修1和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理解也比拟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化学反响原理》模块中的知识也是学生高一比拟单薄的知识,尤其在原电池电解池还有金属腐化和电化学腐化方面更是不好,因此更要求教学上的时光保证和学生学习上的练习上的时光保证。《化学反应原理》针对该教材编写特色和教学课标的情况,将占本学期的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教学,同时可是的增长将用必定的办法进行弥补。

 三教学办法

 1、尽快熟习学生,懂得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对教学进行调剂。

 2、多做学生工作,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分析学化学的根本办法。

 3、改良教学方式,多用讨论启示探究试验探讨等方法,活泼学生学习氛围,进步学习兴致。

 4、面向全部学生,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基础尽量使优生有事做,差生不灰心。

 5、多接洽生涯,如介绍一些适用先进的科学技巧,如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高性能资料等进步学生的兴致。

 6、增强落实学生的学习,全批全改,个别学生还可用面批。真正重视以练习来增进理解的方式。

 总之要尽量进步全部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念,使他们的成就有所提高。

高二化学教学工作5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处和化学组的教学工作方案为指引,针对年级的实际情况,构建有年级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新课程体系,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的跨跃式发展。

 二、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教务处的工作,组织学习高二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及化学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生学业水平的差异,努力追求适合于本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力争在明年的学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工作措施

 (1)周二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要做到”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定四统一”,即独自备课与集体备课然后再个人备课相结合;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进度、案、统一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题。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要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提高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

 (2)备课组成员备课要做到”五备”、”五精”,即备大纲(课标)、备考纲、备教材、备学案、备学生;精心确定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编制题目,精心运用教学策略,精心优化导学案。

 (3)继续进行推磨听课

 (4)要注意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好,中,差学生的平衡发展,同时作好分层教学工作。

 (5)重视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研究。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重视导优辅差工作。

 (6)抓好《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和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件

 总结能让教师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本人本学期担任高二化学教学,教1302和1318俩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四层六部教学法的要求,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高二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工作和选修4的一轮复习。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与原动力。

 二、教学研究

 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讨论,认真编写个案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三、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 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 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习,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4 、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学生面临学业水平测试,后进生难度较大。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高二第二学期化学教学工作总结(二)

 高二化学下学期的教学工作,在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学校下达的理科班有机化学教学以及文科班的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教学任务,如今已接近尾声,开始进入总结阶段。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收获颇多,现把这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目前高二学生的教学策略来讲,我们的思考是: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转变课程理念,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习的与原动力。在实践中疏理思路、寻求突破、挖掘本原、激活灵感、疏通链接、创建新起点。在一学期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尽力做到?沟通?与?合作?,即建立一种平等、互助、协商、接纳、汲取、共进的教学关系。探讨问题,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原则,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的探究,重形成知识的过程体验。

 二、全组对教学的研究1 、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2 、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三、全组教师注重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本学期在认真教学的基础上,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

 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全组教师积极听课 ,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及时反思和积累。

 四、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深入。

 2 、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4 、后进生未抓在手。

 5 、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1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 、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 、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 、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 、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件已经为大家整理好啦,老师们一起来,参考以下是教案内容,整理好授课思路吧!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2.从分类的角度上来看,前面有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本节内容则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上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成键方式,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在选修3中再介绍金属键),共价键再分为极性键与非极性键。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前面知识的联系,一是各种化学键与各类物质的关系,二是化学键变化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3.课标要求

 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 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在电子式的教学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要注意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简单规律;

 (2)知道电子式含义,能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物质及其形成过程;

 (3)了解键的极性;

 (4)了解共价键的概念,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强化对离子键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3)通过P22思考与交流,并结合动画模拟演示,建立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共价键的实质和共价键的极性。并从原子得失电子能力角度简单归纳出共价键的形成条件;

 (4)通过P22表1-3、学与问等,巩固用电子式表示出共价键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5)通过P23思考与交流,知道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区别;并且建立化学键的概念;

 (6)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概念、共用电子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理解;物质变化中被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判断。

  四、课时建议

 第1课时:离子键

 第2课时:共价键

  五、教学流程

 1.离子键

 提出问题(分子、原子、离子是怎么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多于元素种类原因)→实验(钠与氯气的反应)→表征性抽象(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结果得出结论)→原理性抽象(动画模拟氯化钠形成,得出离子键概念)→得出结论(离子键定义)→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形成条件→离子键的实质→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离子化合物概念→实例→反思与评价

 2.共价键

 复习离子键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提出新问题(氯化氢的形成原因)→原理性抽象→得出结论(共价键定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的方法→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构成共价键的粒子的特点→共价键的实质→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共价键的种类(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离子健与共价键的概念辨析→归纳总结出化学键的定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评价

  六、教学片段

 第一课时 离子键

 [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子又是怎么形成分子或离子的?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本节课我们从微观上探究物质的构成。

  一、离子键

 [实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

 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

 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

 (如图所示)观察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

 现象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2Na+Cl2 2NaCl

 [提问]氯化钠是一个分子吗?

 [投影] NaCl的晶体样品、晶体结构模型。

 与Na+较近是Cl-,与Cl-较近是Na+,Na+ 与Na+、 Cl-与 Cl-未能直接相连;无数个Na+与 Cl-相互连接向空间无限延伸排列就形成了NaCl的晶体。

 [思考与讨论]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a和Cl的原子结构是否稳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稳定结构?

 2、请写出Na+ 和Cl-结构示意图,讨论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时微粒之间的作用力。

 [学生活动后投影]

 [学生回答] Na+带正电荷、Cl-带负电荷,它们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相互吸引而靠近。

 [追问]他们可以无限靠近吗?

 [动画展示] 钠离子与氯离子靠近到一定程度时,静电引力与斥力平衡,离子之间有一定间距。

 [讲述] Na+ 与Cl-之间的作用力:①异性电荷之间的静电引力;②原子核外电子之间的静电斥力;③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静电斥力。当离子之间距离较大时,F引>F斥,离子不断靠近,靠近过程中,F斥逐渐增大,当到一定距离时,F引 = F斥 ,如果继续靠近,则F引 < F斥,将使两离子距离又增大,直到F引 = F斥。所以,氯化钠中, Na+ 与Cl-是保持一定的距离,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达到平衡,于是就形成了稳定的物质——氯化钠。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氯化钠是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和静电排斥作用的对立统一体。

 [板书]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这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称为离子键。

 静电作用:F引 = F斥

 [讨论] 1、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这些粒子又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活泼性怎样?

 2、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的?

 3、NH4+与Cl-、CO32-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Na+与OH-、CO32-、SO42-呢?你还能举出哪些粒子可以形成离子键?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讨论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归纳小结]2、离子键的形成原因、成键粒子、本质与形成条件

 成键本质成键原因成键微粒成键条件实例

 静电作用电子得失阴阳离子①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即ⅠA、ⅡA和ⅥA、ⅦA之间易形成离子键。②离子也可是带电的原子团。NaCl

 MgBr2

 NaOH

 3、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过渡]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的形成较麻烦,由于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体现了原子结构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把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把原子的结构特点表达出来,这就是电子式。

 [讲述投影]二.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1. 原子的电子式:

 H× Na ×Mg× Ca 等

 2. 离子的电子式:

 3.化合物的电子式

 [投影、学生讨论] 下列电子式的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反馈矫正] 1、错误 。如果是氧原子的电子式,就多了两个电子;如果是氧离子的电子式,则漏掉了括号和电荷。2、错误,Na原子失去了最外层上的电子,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一般不把次外层上的电子表达出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就是它的电子式。

 3、错误,-2表示硫的化合价而不是硫离子带的电荷。4、错误,硫离子的电子式应该加上括号。5、错误,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6、错误,应该把Na+的电子式写在O2-的电子式的两侧。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氯化钙的化学式写成CaCl2 的形式,而它的电子式必须写成

 这样的形式?

 [答疑] CaCl2只表示氯化钙的化学组成和Ca2+与Cl-个数比例关系,电子式不仅表示组成和比例特点,还表示了离子键的特点,它表示的是Ca2+与Cl-以离子键的方式相结合,而不是Cl-与Cl-以离子键结合,如果把两个Cl-的电子式写在一起就容易引起混淆,所以应该把Cl-的电子式写在Ca2+的电子式的两侧。

 [讲解、投影]4.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强调] 1.箭号不是等号。2.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要注意二标:标正负电荷、阴离子标[ ]。3.箭号右方相同的微粒不可以合并写。4.正负电荷总数相等。

 [小结]

高二化学学期教学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回顾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经历,付出了汗水,也收获了成果,来总结过去,展望充满期望的未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你知道领导和老板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总结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3、4、5、6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完成“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任务,而化学反应原理是一本比较抽象的模块,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她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研究化学反应现象,探索化学反应规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面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二、作为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每一个学期能与同伴展开集体备课,并形成统一的教案,这样能从各方面提高我们实际教学的能力,能按时出好每一份练习,对于每个专题学习完之后能及时进行专题的`考试,及时检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三、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是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内容,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四、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真的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五、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高二年已经过去了一学期,虽然在平时工作过程中有所收获,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我将做深刻的反思,争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大的进步,能在以后的教学中使自己有更大的提高。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2)、(6)班的化学,兼任化学教研组长和高二(2)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努力、扎实肯干,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工作,按学校的要求,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我以身作则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课题研究结题中,我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化学实验创新技法浅探》,另围绕研究课题制作了优秀课件,设计辅导一位老师讲授了一堂优质课并获得区优质课辅导奖。

 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联系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3个班级学生成绩人平分都超过了市统考平均分。

 三、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都较差的实际,而本学期我的工作任务又很繁重,尽管如此,我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辅导差生,使相当一部分差生得到了转化。在培优工作方面,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有关培训以及自己的自学,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

 去年以来,我担任高二年级化学教学任务,下面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主要有三点。

 一、遵循规律,抓住学科特点进行教学。

 化学课具有很强的实验性,通过化学实验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化学课的关键。我坚持在教学中抓住化学实验,强化实验的研究性,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验现象,针对关键问题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实验现象与变化规律的内在联系。通过实验问题的研究来把握的关键点,不但达到能使学生们理解重点、难点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研究实验来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其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一年来,我在抓好实验教学的同时,重点在成绩不好、不想学、不愿学甚至厌学怕学的学生中增大兴趣教学的分量,通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原来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厌学的同学改变了化学“学不会”、“学不好”的看法。

 二、注重基础,狠抓基本知识教育。

 通过对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感觉到主要是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基础知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基础不牢,很难学好化学,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抓基本、打基础、夯实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的基本功。抓基础知识,坚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坚决克服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都能消化好、吸收好,避免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的问题发生。坚持抓基本技能,重视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乐趣,

 三、求实创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创新是每项工作进步发展的灵魂,在教学中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来进行教学改革是必须和必要的。因此,我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自己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我积极虚心的听公开课,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和长处,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修正和修订。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一年来的教学,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创新力度上还有待提高。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以强化。

;

原电池教案设计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了。你所接触过的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二化学学期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学期教学1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构建乐学课堂和高效课堂为中心,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学习北门中学教学模式和经验,变"教学"为"导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努力提高四十五钟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个人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现状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的高二(8)班、(14)班,其中14班均为理科普通班,大部分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相对较薄弱,尤其对化学原理的运用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能力,综合能力欠缺。但各班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听讲,基本上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问题能及时提出,有较强的上进心。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地学习。8班为理科实验班,学生基础较为扎实,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性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寻求更简单的解法,才是教学重要任务。

 2、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三、四、五章的内容,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所有内容。这两个选修模块是高考中的选考模块。内容较为多,但是一部分是在必修2的基础上加以延长的,对学生要求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应该更加深刻,而且本模块所增添延长知识较为多,难以理解,须要时光同时也须要学生多练。

  三、教学目标

 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设计好导学案,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根据学校工作,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精心准备导学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备课资料的搜集;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精心构思每道题。分层、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对每一次测试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专业业务能力

 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同组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相互解决有关问题。积极参加教改工作,充分利用网上,充分体现人本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二化学学期教学2

  一、指导思想

 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近几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内容的考查,化学高考对课本实验的考查力度在加大,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课改以来,化学考试说明中都非常重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考查。重视与此相关的化学题目,注意搜集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有机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的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应用。

 4、了解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三)、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基本情况:高二年级共有6个化学班,其中4个理科班,本学期化学教学内容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必修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材分析

 《有机化学基础》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本期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熟悉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掌握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使学生能够运用有关有机化学的原理及有机物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具体工作措施

 1、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根据学校工作,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

 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①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备课组活动时间,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②加强集体备课,认真听课,落实课堂教学,提高"优质课"百分率。

 ③还要探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及用的教学方法、制定学案和周周练的习题。

 ④学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以利于课堂的实施。

 ⑤选择最优的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使本学科的教学稳步推进。

 4、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而言,一定要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5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注意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防止两极分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要注意知识的深化,为高三教学作准备在确保尖子生的情况下,要做好补差工作。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促优补差工作可在晚自习或周六周日进行。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

 6,精选每周的测验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并且要注意习题的讲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联系和不同试题间的关系,将各类习题和知识板块进行归纳、归类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以方便学生掌握,并有利于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的应用。选修教学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总结,不孤立的进行教学,把握当前内容为主,连带复习前面的知识,最好以练习的形式出现,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7、教学组织上,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并重。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地位的下降,或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有许多化学知识没有接触过,在这样的条件下一味地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太少而否定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因为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就会妨碍知识的获得。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比较好的教学策略是既重视学生的活动,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引导。

 8.灵活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形、、声、光等。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选修3这一模块探索到物质微观结构,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强,并且这一模块的理论艰涩、隐晦、难懂。学生不易掌握,教学过程中最好用模型教学法实施教学,但是我们学校的教学模型较少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所以实施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论的理解水平,提高学习效果。

  六、具体落实措施

 1.坚持至少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同时坚持选修小组、必修小组每天讨论制度,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

 2.在每一章新课开始之前,由备课组长进行分工,组内老师轮流备重点、备难点、明确新教材难度的把握,并提供详细的教案、课件,为全组成员提供资料,共同探讨,提高效率。当然,虽然任务分到了各个负责主备的老师处,但全体成员都会提前熟悉教材,做出自己的思考。

 3.精心筛选题目,适当补充典型例题,精讲精练,力争做到减负增效。认真出好每周一次的限时训练。认真落实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

 4.做好单元过关和查漏补缺工作,每章完后进行一次单元小考,每节课前5分钟,做一些巩固练习。

 5.认真做好阶段考出题、审题、考试阅卷工作及分析总结,做好教学反思工作。

 6.结合本年级的'现状,对于文科班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要求在上学期将化学与生活的内容全部结束,本学期开始化学1、化学2以及《化学与生活》的复习,准备迎接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于理科班的学生争取在本学期内将选学的《有机化学基础》全部结束。并准备学业水平测试。

 7.认真开展"培优补差"活动,本学期,在高二年级竞赛班的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优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争取在下学期的化学竞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

 8.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注重考试质量和试卷分析。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9.坚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实验的实施方案。

  七、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周次时间课题中心发言人(学案制作负责人)

 第一周2.7—2.12绪言(一课时)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课时)张书芳

 第二周2.13—2.19第一章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第1、2课时)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1课时)张书芳

 第三周2.20—2.26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2课时)第一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1、2课时)张书芳

 第四周2. 27—3.4复习,单元过关(共2课时)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第1课时)张书芳

 第五周3.5—3. 11第二章第一节《脂肪烃》(第2课时)第二章第二节《芳香烃》(第1、2课时)张书芳

 第六周3.12—3.18第二章第三节《卤代烃》(共3课时)张书芳

 第七周3.19—3.25复习,单元过关(2课时)机动(一课时)张书芳

 第八周3.26—4.1第三章第一节《醇酚》(共3课时)张书芳

 第九周4.2—4.8第三章第二节《醛》(第1、2课时)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1课时)张书芳

 第十周4.9—4.15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第2、3课时)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第1课时)张书芳

 第十一周4.16—4.22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第2、3课时)复习(1课时)张书芳

 第十二周4.23—4.29单元过关(1课时)第四章第一节《油脂》(第1、2课时)张书芳

 第十三周4.30—5.6五一放第四章第一节《油脂》(第3课时)张书芳

 第十四周5.7—5.13第四章第二节《糖类》(共3课时)张书芳

 第十五周5.14—5.20第四章第二节《蛋白质和核酸》(共3课时)张书芳

 第十六周5.21—5.27复习,单元过关(2课时)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1课时)张书芳

 第十七周5.28-6.3第五章第一节《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第2课时)张书芳

 第十八周6.4-6.10第五章第二节《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共2课时)第五章第三节《功能高分子材料》(共1课时)张书芳

 第十九周6.11-6.17复习,单元过关,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张书芳

 第二十周6.18-6.24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第二十一周6.25-7.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第二十二周7.2-7.8期末复习

 第二十三周7.9-7.11期末考试

高二化学学期教学3

 1.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和教材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材的作用和功能,坚持以教材为主,化学课本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是教与学的关键,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可替代的。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好教材关。即在复习每一章前,将考纲的教学要求及本章的知识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提纲重返教材,熟悉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基本点、疑点、难点为出发点精选一些例题,讨论题,在课堂上重点点击,帮助学生解决疑问。然后再选编一些紧扣教材的基础题进行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搞知识落实。

 2、扎扎实实开展化学教学大纲、高考考试大纲、尤其是近5年全国高考试题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了解、理解、应用认知层次。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全面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听课、评课和评教活动。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看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习。

 4、继续开展"三清"运动,要求学生有纠错本,搞好知识落实。"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现"三清"的先决条件是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内容,适量作业题量和一定的完成时间;"三清"运动的关键是学生要及时自觉地进行归纳、提升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教师要在诊断学生学情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任务,教研组要督促检查评价。要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反复运用"错误"纠错,直到由不会变会。高三化学组要继续搞好章节过关练习题,要把知识落实做为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环节进行检查。

 5.习题讲评要到位,师生要注重反思。

 6、在实验教学上下功夫。近年来,高考试题难度呈下降趋势,但对化学实验原理和操作方面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要发挥好现有实验设备的作用,把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出来,能做实验的要做,能看的仪器设备要看;利用好实验光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悟出实验情景和科学精神。

在化学的学习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兴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

 [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

 ①电流表指针偏转 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

 [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

 [播放幻灯片]:

 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二次电池可分为: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二次碱性锌锰电池等。铅酸蓄电池可分为:开口式铅酸蓄电池、全密闭铅酸蓄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任何一种电池由四个基本部件组成,四个主要部件是:两个不同材料的电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

 评注提出问题,从身边走近化学,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课件]《伏特电池》的发明:

 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着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

 伏打经过反复实验,深入钻研,1799年第一个人造电源--伏打电池(伏打曾叫它伽伐尼电池)问世。

 [师]:这种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那么他们是如何构成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原电池的原理。

 [板书]:一、原电池

 1.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选择,试一试,看谁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看谁的音乐盒会响起。

 实验仪器、药品:锌板、铜板、铁板、石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食盐水、白糖水、酒精、硝酸银溶液、导线、烧杯、电流计、音乐盒。

 各组学生积极探讨、拟实验方案。由学生的实验方案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情况:

 第一组:电极用同一种材料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酒精。

 第二组:电极材料用不同种导电物质并连接,A:溶液用盐酸;B溶液用白糖水。

 第三组:电极用不同金属不连接,A:溶液用硝酸银;B:溶液用酒精。

 第四组:电极一极插入溶液中,另一极放置在烧杯外。

 [要求]: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记录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情况、两极现象、,看看音乐盒能否发出美妙的音乐。

 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第一组中A、B均无现象。

 第二组中A有电流产生,B无电流产生。

 第三组中A、B均无现象。

 第四组中无电流产生。

 [师]:由上述实验请大家总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生]:讨论、总结:

 [板书]: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电极相接触或连接

 ④对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较强电流产生)

 [师]:现在请大家重新分析课前用水果制作的原电池,为什么有的组有电流产生,而有的组没有电流产生?找出症结所在。

 评注:强调内在条件,有利于学生把握实质、前后呼应,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

 [设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什么?

 [播放课件]铜--锌--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师]:在上面实验探究中,我们看到,可产生电流的装置中电极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原电池是怎样实现化学能向电能转变的?请大家以上面研究的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研讨分析。

总结:

 Cu片上发生反应:2H++2e-=H2?

 Zn片上发生反应:Zn-2e-=Zn2+